《如何阅读一本书》 笔记

这本书的目的

提供阅读的技巧,以帮助读者在没有外在帮助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理解力。让读者学会求得理解而阅读。

作者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媒体争议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现代的媒体,精心挑选包装各种信息和观点,直接呈献给观众,是的观众根本不需要思考,接受就行了)

主动阅读的重要性.

两种不同的阅读:

  • 为获取资讯的阅读,理解力并无法提升
  • 为求得理解而阅读:
    • 阅读的艺术定义:
      • 这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 避免“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

阅读的层次

  • 第一层:基础阅读
    • 一个人只要熟练了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
    • 这个层次的阅读,核心问题是:“这个句子说了什么”
  • 第二层:检视阅读
    • 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 在一定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 这个层次的核心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
  • 第三层:分析阅读
    • 分析阅读是全盘,完整的阅读
    • 一个分析性的阅读者一定会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
    • 如果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消遣,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 分析阅读是为了追求理解
  • 第四层:主题阅读
    •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学习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阅读准备阶段
    • 出生到六七岁为止
    • 身体,智力,语言和个人方面的准备
  • 第二,学习读简单的读物
    • 认识基本的字词,自居的使用,词句的含义,字句的发音
  • 第三,学会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
    • 从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学习不熟悉的字眼
  • 第四,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 学生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能对观点进行转化,对不同作者提供的观点作比较

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与教育课程的关联

  • 第一阶段:学前教育或者幼稚园
  • 第二阶段:一年级学生
  • 第三阶段:四年级结束
  • 第四阶段:小学或者初中毕业

更高层级的阅读与美国教育

  •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对于更高层次阅读能力培养上有欠缺
  • 近年来的新开设的矫正阅读指导课程本质上都是为了克服初级教育的失败而设计的

高层教育的正常愿景:

  •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应该能培养出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
  • 一个优秀的大学,应该能培养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的两个层次

  • 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读
    • 目标是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 是否包含你想要继续挖掘的内容,是否值得投入时间
      • 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在脑海中的分类
    • 操作建议:
      • 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 研究目录页
      • 看索引
      • 读一下对出版者的介绍
      • (以上四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得出是否要继续读的结论,如果继续则继续下面步骤)
      • 从你对目录的模糊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是不要太多
  • 粗浅的阅读
    •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阅读的速度

  • 读书要有重点
    • 许多书是连略读都是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度过就行,有少数的书需要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才能完全理解。
  • 不只要读的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读
    • 不论多难读的书,在无关精要的间隙部分可以读快一点。重要的部分则慢慢读。

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 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样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镜感觉得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的动作移动。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阅读)

自我要求读者的核心:

  • 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找出答案)这是不可忘的原则。
  • 你必须能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者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主题,如何发展到这个主题,核心主题分解到从属关键议题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做笔记: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 为何做笔记不可或缺
    • 第一,能让你保持清醒
    • 第二,主动的阅读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
    • 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 做笔记方法:
    • 画底线
    • 在底线处的栏外加画一道线
    •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者其他符号
      • 慎用,只能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者段落即可
    • 在空白处编号
      • 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可以做顺序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
      • 强调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或者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 将关键词或句子圈出来
    •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 思路和想法
      • 最后一页空白页,做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 书本前面的空白页,可以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
  • 三种笔记
    • 结构笔记
      • 核心是全数的架构而不是内容
      • 检视阅读
        •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 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 作者是接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者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 结构笔记应该书写于目录页或者书名页
    • 概念笔记
      • 分析阅读
      • 关于书的内容与概念
    • 辩证笔记
      • 主题阅读

培养阅读的习惯

  • 养成习惯的唯一方法是不断地运作练习
  • 复杂的习惯需要对规则和动作进行分解来学习
    • 为了忘掉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个单一的动作
  • 养成阅读的技巧和习惯于学习其他技艺是一样的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一个原则:

  •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
  • 书籍分类
    • 可以在分析阅读前通过检视阅读来帮助了解书的内容
    • 阅读书名的重要性
    • 书籍分类的方法
      • 虚构类
      • 论说类
        • 实用性
          • 教你如何去坐你想要做的事情
          • 另外,任何一种演说,不论是政治演说还是道德规劝,都是实用的。
        • 理论性
          • 教你这是什么
          • 历史
          • 科学
          • 哲学
          •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 构建自身对于书籍分类的知识,同时能帮助我们快速对书进行分类

第二个原则:

  •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验证方法:你的总结能让他人理解明白

第三个原则:

  •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做摘要)
  • 公式:
    • 1)作者将全书分成n个部分,第一步分谈了,第二部分谈了…
    •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n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x,第二个为…
    • 3)第一个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n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x,第二个…
  • 尽力而为,不是每本书都值得做完美的纲要

原则二和三之间的关联:

  • 原则二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原则三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 完整地遵循原则三是有效运用原则二的关键

分析阅读的第四个原则:

  • 发现作者要问的问题
    • 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你还要找出次要问题是哪些
    • 还要找出这些问题的解答顺序,主次
  • 常见问题
    • 理论性书:
      •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的时间,或者不相同的事件的关联
    • 实用性书:
      •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中哪些是对的,或者怎样才会更好

分析阅读的前四个原则总结: 帮助你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读书练习操作:

  • 先做检视阅读
    • 略读
      • 前四个步骤
        • 这本书是否值得读
          • 是否包含寻找的内容
          • 书的质量
      • 若值得,继续进行后面的两个步骤
      • 产出:
        • 明确这本书的分类
        • 知道本书的主题和关键信息点是什么(但是并不知道细节)
    • 粗浅的阅读
      • 快速读完,不懂的不纠结
      • 随读可以随做笔记,不纠结笔记质量
      • 随读随时补充在略读中写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点
    • 思考是否有必要继续做分析阅读
  • 分析阅读
    • 找出这本书的细致分类
    • 仔细读一遍
      • 明确作者的问题
      • 在检视阅读的笔记基础上,随读随拟大纲
      • 额外起草笔记,记录:
        • 零散的想法
        • 找到的观点,论点等
      • 索引以上

Tools & Services I Us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