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离职三个月,最近一直在家处理家里的店铺的事情,大体已经完成,准备清明节后回杭州,开始专注自己的人生。因此在这个时间点,对离职和离职后的这几个月的生活做一下总结。
离职的原因
我是2015年12月22号办理的离职,在一开始提离职的时候,其实最需要准备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3个月过去了,我现在能更加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离职的原因,不过当时我给予老板以及朋友们的理由是:我想出国求职,想趁自己还年轻,出去看看。
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是我的前老板听到我的理由的反应,他说:“你要是这个理由我也没啥可说啦,如果是因为工作方面的问题还能想办法挽留下你”。
总之这个理由在当时的众人看来也是合情合理。当然尝试挽留我的人也挺多,其中包括我当时的产品经理,特地约了我吃饭,然后和我谈人生谈理想,最后总结为:我需要一个妹子。
然而真正决定离职的原因我下面详细分析。
对人生的迷茫
我其实不知道离职了后面想去做什么。理性的分析当然有很多选择,比如我说的出国求职,我的迷茫,是不知道什么事情是我最充满激情最热爱做的。至少当时看来前端不是。
对自己的不满意
我一直是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我总是在自己身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缺点。在工作上也是,我总是无法很好的安排好时间,这让我然感到很沮丧,从有离职想法开始我就尝试过要给自己时间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时间在工作的繁重中流逝,而我并没有看到自己在这方面有任何长进。我知道这个理由听上去像是逃避,但是我当时确实认为再继续下去我的问题永远得不到改善。
工作的厌倦以及个人时间的不足
我所在的公司和部门以及职位具有很强的业务导向性,平时的工作量大不说,很多时候,你也难以认可你所支持的业务。每天做着不愿意做的事情,经常加班加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起我想要离职的外在因素。当然其实有很多同事在同样的环境下也可以做到很好,同时也不那么累。但是我没法做到和别人一样。
“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并不一定能做到”,这是我那个时候明白的道理,有时候,你需要放过自己。我尝试了,努力了,最终还是被淹没在看不到尽头的业务需求中。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不够好,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继续下去,我看不到出路。我记得多少个加班回家的夜晚,一个人沉浸在沿途略过的夜景中。“这是我要的生活吗?我的青春每天就这样被消耗掉真的是我要的吗?”,而这种想法几乎是每天都有。
总体看离职的原因,一点也不客观理性。如果是理性的分析,公司给的各种福利上升空间以及我在团队中的位置都不差,基本上当时如果我是要离职跳槽,在国内我的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工作很好能比之更好。
但是我其实内心追求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从容和自信。而当时虽然处于这样一个还不错的岗位上,我并不具备我要的这些特质。我的内心并不平静,我看到了很多比我年轻比我厉害成就比我大很多的人,我很焦虑,很躁动。我也缺少自信,因为我的人生经历太少,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往哪边走去。
我是一个没有做过“选择”的人。从小到达,虽然并不是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长大,以及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境,但是可能因为各种机缘,人生的路确实很顺畅。重点高中,还不错的一本学校,在大学期间社团工作也磨练到了很多能力,顺利的校招进入公司。然而上面的每一个节点,都不是我静心“选择”的结果,即便是校招这件事情,还是当时朋友怂恿我去的。
对我而言,在当时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已经出乎我的意料。这个职位已经超出了大学毕业以前我对自己的期望。它也成了我的家人,亲戚,亲朋好友可以拿出去说的谈资。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等级的公司只是他们的基本线。他们会同时手握多家公司的offer进行比较,以及可能过来实习只是为了尝试一下这边的氛围以及增加一点经验。每次想着这些人我就自惭形愧,为自己的眼界感到遗憾,也为自己的不自信感到可悲。
所以,离职这件大事,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工作三年给与我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离职的理由,并不是说这家公司多么不好,只是我作为个人,在这个时间点上,需要一些改变。作为毕业后第一家工作了三年的公司,其实我更多的还是要感激,他给予了我很多,他让我从大学进阶到了另一个高度,而我现在想要继续往上探索而已。
离职的过程
离职这个想法,2015年初就多少有点萌芽了,只是还没有那个勇气,那个时候大概想拿了年终奖再说。等拿完年终奖又遇到了晋升,好吧,那就等到晋升之后再走。等晋升完成,8月份不到那会儿已经几乎要准备走了,但是依旧在纠结。甚至那个时候又在想着要不要买房啥的,想来若是那个时候买了房,就不会有今天了。
结果8月份去英国玩完回来,还是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于是一直拖到双十一双十二那段时间,具体忘了勇气值怎么累计的,大概那阵子的天天加班也是推波助澜,于是在某个彻夜难眠的夜晚过后,第二天的中午,我把前老板(我最爱的老板)约到工位边上的阳台聊了离职的事情。
老板的态度上面说了,虽然是没法挽留,但是老板还分享了很多他自己的人生看法给我,给了我鼓励,内心真的是松了一口气。他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看的出来,你是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我只是没想到那么快这一天就来了”。多少还是有点感动,老板懂我…
最后是跟直系老板聊,再后来就是跟HR也聊了下。记得那次跟HR聊到最后,她反复强调:“如果6个月后你想回来,第一时间联系我”。
在我看来,离职最难的步骤,大概就是这“开口”说出来的一步吧。对于我来说,在这“开口”之前,忧心忡忡的为自己准备了好久的说辞。
我这之前的人生,多少以一个乖孩子,好人,正能量的角色为他人活着。所以当想要做离职这个举动的时候,最让我感到焦虑的并不是经济方面或者前途方面的损失,而是别人怎么看我:我父母怎么看(我并没有事先跟我父母说),我的亲戚们会怎么看?我的朋友们会怎么想?所以后面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别人,而对方表示理解和接受时,我总是如释重负。
后面的事情就是慢慢交接工作,然后在最后一天办理手续。我记得那天把工牌交完以后,回到工位又坐了一会儿,然后跟小伙伴们道别。骑车回家,下午三四点的太阳斜着照在身上,好不习惯。
于是这一走,再来看的时候,竟已经是2个多月后了。那天前同事请我吃晚饭,饭后在园区里的花园逛,望向灯火辉煌的办公楼,突然觉得园区从来没有这么美过。
同事说:“因为心境不一样了”
三个月做了哪些事情
好吧,该回顾这三个月究竟做了什么了,我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
首先是离职后的1月份和年前的2月多
WordPress 开发的学习
为了好好研究wordpress,重新撸了一下PHP的书《Programming PHP》,然后就开始在Wordpress的官网看他的文档,但是最后也并没有撸出什么东西来,反而是重新搭建了自己的Blog,还做了备案,以及把我的各种域名都迁移到了阿里云。
中间其实是打算用wordpress重构一遍我之前帮我姐夫做的公司小网站琢磨设计,想要用wordpress的后台,前台完全异步,于是写了一个wordpress restful api 的插件,结果提交的时候被拒绝,因为已经有同样功能的官方插件wp-api了。
总之wordpress的学习就这么搁置了,也没有好好进行总结。
RememberIt
RememberIt是我之前一直想要做的一个利用艾宾塞思记忆曲线来记忆任何事情的工具,当时纠结了半天,最终决定直接基于todoist做插件来实现。服务器用的是Heroku免费的实例,然后也通过了todoist的官方审核。不过做完了我也没有做任何推广,就自己在用。所以多少也有点“半途而废”的感觉。目前其实功能就在todoist里面,web的主页只是纯粹做介绍和摆样子,其实可以把数据拿出来再做一些统计和展示。
通过这个小东西,对Heroku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英语
这段时间尝试对自己的词汇结构进行完善,参考了奶爸的这个答案,所以决定开始看《魔法树屋》这本书(一共40册),中间遇到的所有生词都记录下来。这本书本身是国外的儿童读物,但是其词汇量并不小,特别是各种动词形容词很多,我一开始就纯粹只是将单词查出来,没有刻意去背,但是当看到快30册的时候,好多词看过知道肯定都查过但是还是没能反映出来意思的时候,觉得不行还是要刻意去背。
我大概是年后才想起来背的,在去日本之前坚持了个5天左右,然后又懈怠了,自此又拉下一件事情。
中间也同时看完了《语法俱乐部》这本书,但是后续没有做练习以及应用,也是又在开始遗忘。
另外还特地买了新概念英语,想要做改写的writting练习,然而也是没有坚持下来。
健身
之前在公司的时候,最后那几个月,每天大约7点半到公司健身房健身,离职了之后再也找不到离我住的地方近还能这么早开门的健身房,只能改成每天早上10点半去健身。然后在某教练的怂恿下还买了私教课(觉得好贵)。所以在年前的那段时间,我自己觉得真的练得挺好的。然后后来因为家里的事情长时间在家后,健身就中断了!
做饭
在杭州的时候,每天除非在外面,不然都是自己做饭吃。除了配合健身吃了很多鸡胸肉和牛肉外,也有意识的尝试学了很多别的菜,后来有一次去小伙伴家聚会,做了一桌的菜也是挺有成就感(那天的菜单)。对做菜这方面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我对自己的目标就是学会做大部分的食材,然后能喂饱自己,以及如果有人愿意吃也可以给他做。
其实好好做饭的另一个原因是觉得后面出国的话,也是要自己做饭为主。如果和外国朋友聚餐,你不会做中国菜也是太尴尬。
澳洲WHV
澳洲的打工旅行,我一开始并不明确,后来认识了一个基友,正好也是要去,而且已经经历过了前面两轮名额的发放,所以在我心里就开始觉得这件事情清晰而明确起来。还在杭州那会儿第三批名额还没出来,基本上把需要的资料都准备完毕了,才过年回家。
(后来澳洲第三批名额在3月7号发放,中介成功帮我抢到名额,我在3月18日到上海提交了资料,目前已经得到体检通知)
接下来就是过年回家然后到现在
Minecraft
过年那一段时间还专门玩了很多天的Minecraft,还写了游戏日志和服务器搭建教程,后来小伙伴们纷纷没有玩了,也就放弃了。现在想想,也确实是在“浪费时间”啊。不过稍微多了一些阿里云的ECS的经验。
前端教学
当时回家过年分析了家里的状况后,其实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是教授我哥前端的知识,愿景很简单,大概花费半年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耗得起这个时间)授课,然后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前端开发的工作。结果就是大概交了一周的课程,我哥就不辞而别不学了。
这个结果真的让我感到痛心,无奈也是决定不再尝试对我哥进行“改造”。我尽力了。相关遗产:
家庭店铺优化
老爸去年生意亏损,再次借债出去尝试别的路子我觉得非常不靠谱(从以往他的生意历史分析),再加上年纪也大了,所以我的第二个决定就是让我爸呆在家里和我老妈一起照看家里的店铺(之前是我哥和我妈在照料)。然后就是想着帮忙做店铺的优化,目标也并不是要赚大钱,能为二老在家的基本生活提供经济来源即可,家里的债务后面我帮衬着还。
家里的店铺状况是,有两家店面(连在一起),一家是代理了一个家庭牛排,生意较稳定,想办法再多拉新就好。我也没太多思路,基本上就是优化了下店面,然后做了些A5的产品目录,让我妈每次和商品一起放在顾客的袋子里。
另一家店是我爸几年前开始的专门卖西北特产的,比如青海的枸杞(我爸前几年就是在青海的诺木洪承包地种枸杞),然后…就是各种有的没的(在我看来不大会有人买),另外还有些人参之类的东西。这家店铺基本上销量就只在枸杞和人参这些东西上,其他的那些有的没的基本上没什么人会买(而我哥管着这家店三年也毫无作为)。
因此就和我爸合计着换东西卖,所以大概从过年回家开始到最近,从货源选取,商品选品,以及品牌设计,商品目录,到最近我在把微店也做起来,也是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具体细节我额外再写一篇文章来描述。
总之这个过程对我而言增加了很多实体店经营的经验。
冲绳旅行
去冲绳是为了拿三年多次往返,离职前就做了计划,3月10日出发一共是5天四晚。具体可以看我的《2016-03 冲绳之旅》。
摄影
去日本之前买了单反,尼康D750,因为据说一次到位反而省钱,就直接上了全画幅。一个月用下来,觉得这个段位的单反基本已经够用了。摄影这件事情其实是很久之前就开始有兴趣了。
大学毕业间隔年去西安,青海,拉萨玩,就带着表姐的佳能500D一路在拍。不过自己一直没有买,但是很热衷用手机拍照,以及修图。有小伙伴说你单反才买不久,但是觉得摄影技术进步神速!其实毕竟是有了大量的手机摄影做铺垫。关于摄影这块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后面也再单独写一篇文章。
买了单反以后一开始没啥可以拍,主要赶在去日本之前,把基本使用熟悉起来,然后去冲绳的时候拍了很多,做了很多尝试。之后就是约妹子拍照,具体详情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约拍有感:尊重》。对我而言,这次约拍是一次主动践行的尝试,后面会尝试更多这样的行动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
关于摄影这件事情的目的,我并不是很明确,但是主要有几个思路:
- 纯粹的兴趣,喜欢这种创作的形式,拍出好看的照片本身就令人开心
- 很喜欢纪实类的照片,所以大概想往这一块上钻研一下
- 从摄影这块上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比如妹子约拍就是一个路子。但是在看过很多优秀的人像摄影后,对于我是否能胜任不是很有信心。
船坞数据监控平台
这个是高中同学过来找我的一个项目,他们家是做船上指标监控硬件的,现在想要把这些数据联网做一个在线平台,让那些船老板们可以实时监测。2月份就找我聊了,原型也已经大体敲定,但是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她们那边还没敲定,所以一直还没动手。虽然费用可观,但是看状况有流产的可能。
读书
三个月居然就只读了几本书:
- 《Programming PHP》算是对PHP的重新认识
- 《语法俱乐部》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后面还是要重新看过的
- 《甘地自传》让我对物质看淡了很多,同时更加倾心于自我学识和修养。另外我开始喜欢散步这一活动。
-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两天在看,看完写总结
写作
我并不是想要成为作家,写作的目的是在于让自己思考和总结。翻一下我的日志就会发现我最近写日记的频率增加了很多,我自然是有意为之,后面也将继续保持。我对自己写作这一块的要求:
- 关注内容的准确、逻辑性和自己思维的过程。文笔反而不是重点
- 内容和主题随意,但是希望能慢慢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点去深入写一些东西
- 尽量不去关注浏览量评论数,目前还是以养成写作习惯为主。
三个月的变化总结
离职三个月,除了上面实际做了的这些事情以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变化。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离职是一件大事吗?绝对是,在我还没有勇气提离职的那个时候,离职是一件大事,他可能造成的所有影响对我而言都是恐惧的。但是等我真的提出了离职,这件事情就突然开始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大概一月初的时候,我是某天下午在Costa给我妈打的电话,跟她说了这个消息,她虽然有些忧虑,但是总体上相信我:“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啦,妈妈不懂,你自己看着办吧”。
过年回家去舅舅家吃饭,我以为舅舅会反对和不理解,结果舅舅和舅妈只是仔细问了我后面打算的一些细节,也是表示理解:“你这个年龄也还年轻,出去看看也好”。
我后来慢慢想清楚了我对于家人和亲戚的反应的惊讶。我虽然已经26了,但是内心深处,在面对家人和亲友的时候,我还是小时候那个自卑的孩子,等着别人来对我进行评价。然而我早已经长大,然后在我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家人和亲友已经将我视为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大人而开始信任我了。
上面这点,以及后来因为店铺优化而和父母朝夕相处的经历,都多少弥补了我一直觉得缺少的来自家庭的安全感。在这个年纪,似乎终于可以在人生的职业方向上,决定自己要走的路了。
敢想敢做
上面提到的安全感和我自己喜欢尝试的性格特点,让我开始感想敢做,并开始不局限于原来的职业范围。比如摄影这件事情,从真的花钱买了单反,到主动约妹子拍照,我是真的想过可以以摄影来作为职业。对于原来在这些方面保守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我一直都很感兴趣的各个领域,后面都会尽量尝试去深挖并为自己创造价值。
耐心和平静
几个月的自由时光让我有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感悟就是“欲速则不达”。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别“贪婪”的人,希望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能很优秀,却并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让我自己能很满意。
究其原因,一直以来,我都只注意到了这个“贪婪”,却没有看到其实是因为做任何事情都很浮躁,很“急”。我并不觉得“贪婪”是件坏事,“贪婪”说明我对很多不同领域的事物都具有“好奇心”,这是很可贵的。并且我自己坚信多领域的知识(虽然都很浅薄)结合到最后能产生很强的化学反应。我缺少的,是这些领域的深度。
以这三个月的事情为例,就可见一斑。比如英语,单词没背完。RememberIt,做了个简陋的页面就不再深入。Wordpress也是学到一半就废止了。我并不觉得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贪多”,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很“急”。
我急着要做出一个产品,所以RememberIt匆匆就上线了;虽然每天坚持背单词只要坚持到底就能看到结果,但是我心理上没法接受那么慢的进度,于是中途就放弃了。Wordpress我当时其实想多读一下源码,但是想想很费事,也放弃了。更加详细的例子就是约妹子拍照修图这件事情闹出了一些不愉快,也是太“急”导致。
另外,我经常为了找到最快速最高效的方法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中途放弃。
而相反的,我在帮我父母优化店铺这件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心态却调整的很好,慢慢做,一步一步做,最终我看到了结果。后来想到了微店,但是将所有商品上架编辑好信息工作量巨大,我安耐住心中的急切,每天添加十几个商品,几天下来也添加完成了。
我通过这几次关于“耐心”的践行,慢慢体悟到了做事情正确的方式。耐心和内心的平静才是GTD的正确方式。
去了解这个世界
看了甘地自传后比较大的感受之一,是和这些伟人们相比,我看到了自己在各方面知识的匮乏。比如宗教,历史,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以前不管是自己还是朋友多少会让我觉得,这些知识只是因为兴趣的话去了解和学习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是专业要用到的话也不必强求。但是我现在认为这些知识,是必须并且值得去学习和了解的,因为他们帮助你了解你所处的这个世界,让你理解它运转的规律。否则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黑盒,你眼前漆黑一片,和盲人无异。
后续的打算和安排
澳洲WHV
去澳洲打工旅行,目的是适应国外的生活以及语言上的提升。同时也算作旅行和开阔眼界,尝试认识更多不同的人。我暂定在澳洲三个月,期间同时进行正式工作的求职,三个月后转入正式的工作(不限于澳洲)。
另外关于海外求职,它不是一个结果,只是一份在海外生存的证明和经验,后面要自己创业。
重新回归技术人
用全新的态度看待技术,第一不再局限于前端领域,第二关注那些“不会过时”的知识的学习。
家里店铺运营
这两天已经基本把家里店铺的商品都上架完毕,后续虽然我人不在,但是准备帮忙做店铺的运营工作(具体的客服,发货啥的就不管了,让我爸妈自己搞),准备申请个公众号,帮店铺写软文。
最后,虽有打算,但是人生难测。三个月后的七月份我会再写一篇文章做总结,敬请期待。
4 Comments
写的挺有条理。是不是该有篇文章总结了。。。
感谢提醒…!
好久不见,生活依旧在继续
是啊,好久不见,六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