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读完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虽然从第五章开始就越来越纯鸡汤了,但是本书的很多核心观点还是给我以启发,以及印证了我自己本身就想过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重要的观点:
- 在知识学习上,除了阅读,讨论和分享,写作都非常重要:讨论和分享给予你重新梳理知识的机会,并会帮助你找出知识的漏洞;写作使得你能更加深刻的思考学过的内容
- 耐心对人生的重要性
- 养成做“事件时间日志“的习惯
- 培养心智的重要性。
本书对心智的定义,其实没有表述的特别清楚,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根据指导其行为。总体来说,它决定了你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本书在很多地方都估计培养自己的心智,旨在强调,心智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事物,做出选择,以及正确的思考。换个通俗的说法,作者其实在鼓励我们尽量提升更加本元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在你的人生各个领域帮助你。
其实关于基础的重要性,我初中的时候通过玩网络游戏倒是印象深刻。
当时玩《冒险岛》的法师,不大会玩,属性点,技能都乱加(比如法师也会去加力量)。结果就是和其他的法师能力比起来,能力差好大。
后来看了攻略,发现法师在属性上要专注“智力”,而在技能点上,不像我一开始就学习各种厉害的攻击类魔法,而是在前面几级别的都不学,专心学一个“影响每次升级魔法值自然增长数量”的被动技能。被动技能意味着这个技能没法在杀怪的时候被主动“施展”出来。后来我认真的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加的时候,意识到,如果一开始,直接开始学习厉害的伤害类的技能,会很快提高输出伤害,学习这个被动技能,除了魔法值高一点点外,没有任何别的长进很容易让人沮丧。但是随着等级的不端上升,越早学这个技能的法师,他的魔法值就越高!等到了四五十级或者更高的时候,这种差距将非常巨大。
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很多基础类的能力现在学可能一下子看不出什么效果(比如也赚不了钱),但是从人生长远来看,你很早的时候增长的这项能力,会使得你后续的很多其他方面的学习都比别人快,学的比别人好!久而久之,和别人的差距就拉的越来越开了。
这也是李笑来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人生的复利“的概念。
下面是选出来的一些文章抄录:
学习,分享,写作
培根说得更加全面 : “读书使人完整 ,讨论使人完备 ,写作使人完善 [ 2 ] ”
时间恐慌,本质上还是耐心的缺乏和内心的躁动
“没有时间了 ” ,是 “时间恐慌症 ”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 。巨大的压力 ,极度的恐惧 ,使患者的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矛盾 :他们既勤奋又懒惰 ,既聪明又愚蠢 ,既勇敢又懦弱 ,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 ,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 …
问题在于 ,实践要花费时间 ,而每个人的时间都因有限而宝贵 。
我觉得你的方法颇有些道理 ,但我不是很确定 。问题在于 ,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方法的话 ,那么就好像是投资一样 ,是要投入时间 、精力 ,甚至金钱的 。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 ,我就投入时间 、精力和金钱 ,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 ?所以 ,你必须告诉我 ,你的方法到底是否真的有用 ?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 ,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
“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当你觉得当前的事情没有兴趣时,更可能是因为你做不好。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 ,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坚持比你想象的简单有效的多
方法固然重要 ,但是比起 “用功 ”来说 ,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 ,都只靠两件事 :策略和坚持 ,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
心智
乔治 ·博瑞 ( C . G e o r g e B o e r e e )博士的定义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 a .获得知识 ; b .应用知识 ; c .抽象推理
学会推迟满足感,本质上还是耐心的不足和对长远目标的缺失
a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 ( I n s t a n t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是大多数人的天性 ; b .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养成做“事件时间日志”。非常好的做法。正向来看,可以让你增加对时间的感觉,以及积累做事情的成就感。反向来看可以消除浪费时间的悔恨。比如本来要写文章结果去刷了豆瓣,很懊悔,但是记录一下时间,发现也就刷了5分钟,感觉也并不是很糟糕了。
柳比歇夫的日志 ,是 “事件时间日志 ” ( E v e n t t i m e L o g ) 。
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对他来说 ,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 ,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
完美主义的陷阱。完美主义并没有错,但是完美主义导致的问题:如因为怕做的东西不够好而不敢尝试,由于心理上的期望太高而中途放弃。这些才是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 ,就是因为他们是脆弱的完美主义者 ,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 ——所以注定以失败告终 。
如何做计划。目标的选择,可行性是第一,另外做长期计划并不容易,而且很难,因此应该从短期计划开始。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 “真的重要 ” ,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 :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 。
无用的事情 ,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 ;而有用的事情 ,哪怕非常无趣 ,你都应该做 。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 。
计划成功的前提 :目标现实可行
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 ,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 a .已经有人做到了 ; b .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
做计划的时候 ,要知道这样一件事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 ,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 。这是一种能力 ,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然而 ,这需要挣扎 ,需要努力 ,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 。
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其实本质是让人独立思考
首先 ,个体的经验有限 。
其次 ,群体的经验有限 。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 ,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中表达的 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和具体反而被文笔这样的要求所掩盖了。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写出简捷 、有效 、朴素 、准确 、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
践行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分享和交流的重要性
如果 ,你是个完美主义者 ,总是想更上一层楼 ,那还有另外一个终极技巧 ——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
另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 ,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 ,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
好记星不如烂笔头,积累的长久的时间维度上的重要性。
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 “神奇 ”的记忆力 。
关于幸福和心智
对于那些把自己的幸福观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之上的人来说 ,幸福快乐永生永世难以获得 ,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觉 ,也必然昙花一现 ,因为总是有人会比他们更加年轻貌美或者英俊潇洒 ,收入更高 、权力更大 ,地位身份更尊贵 、财富数量更庞大 。
他们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而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无需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 。然后 ,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
努力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 。努力是应当的 。无论有没有人鼓励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 ,我们都应该努力
比如培养人脉,提升自我的价值更重要
人脉当然很重要 。不过 ,针对某个个体来说 ,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
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 :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 ,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 “喜欢做某件事情 ”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 、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其他
首先 ,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
最后 ,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
不要浪费时间去 “证明自己 ”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 ,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仅比别人强一点 ,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很多才行 。
在比过往任何时代都高度文明的今天 (尽管依然有很多地方令人失望 ) , “耐心 ”已经成为最重要的 、最有力量的因素 。